体制内,干部提拔中的“权威效应”

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,聘请一位外来的老师给自己的学生授课,上课之前,心理学家把这位老师介绍为全球知名的化学家。 

这位“化学家”也有板有眼拿出了一瓶蒸馏水,然后介绍说,这是自己新发现的物质,并且邀请现场的学生闻气味。 

结果,真的有很多同学闻到了“不一样的气味”。 

蒸馏水,没有任何气味。 

而之所以有很多学生闻到气味,便是来自于这位“化学家”的权威,来自于身份、地位的暗示。 

权威,甚至影响到了人们对于蒸馏水是否有气味的判断。 

越是有身份、有地位、有资历的人说的话,越是有一种让人相信的力量,即使这件事情还未经过我们的论证。 

我们总是不自觉的相信权威人士的话,相信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,是基于能力、经验、知识等等做出的综合判断。 

权威人士的意见,自带信服力,很容易就会成为大家的意见,这就是所谓的“权威效应”。 

就像是日常生活中,专家的话,极具说服力。 

平时身上不舒服,家人给提供了偏方,总是持有怀疑态度,这个药方行不行啊,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,喝坏了肚子怎么办,喝出来毛病更吓人。 

但是这偏方要是来自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中医,怕是深信不疑,立马回家熬。 

再像是最近过去的高考志愿填报,好几位亲戚朋友都咨询了笔者的报考建议,可是,却也都花了大几千块去找了志愿填报师。 

结果呢,志愿填报师最终给出的建议和笔者给的八九不离十,连监狱学这个例子都如出一辙。 

但是,志愿填报师的名头在这里,就是权威,就是有权威效应,问了更加放心。 

在单位对个人的整体评价过程中,权威效应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。 

单位越大,权威效应影响越大。 

随着单位的增大,人员数量越来越多,同事之间的接触反而越来越少,完全不足以支撑起客观的评价。 

像是地市级的一些大部门,如纪委、建设、市场监管等部门,动辄几百人,能够把全单位人认全了的都不多,更何况还要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。 

这个时候,领导层及单位一些老资历对于个人的点评语,就极其具有参考价值,甚至于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。 

在竞争干部提拔名额的时候,权威效应同样发挥着作用。 

单位领导平时对于某些同志的好评,很快就能够带起来整个单位的好评。 

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夸赞,很难让人不猜测是不是一种风向标,这也让领导很注意,或者说是很吝啬自己的肯定。 

干部提拔竞争,是一场综合的比拼,各种因素交叉影响,这其中很重要的一张牌,就是权威人士的看法。 

在单位,一定要有一个能够为自己的说话的班子成员或者老资格。 

只有这样,在干部提拔动议稍微露头的时候,才会有人去帮着说话,去帮着造势,去帮着竞争。 

这也是老话常说的——大树底下好乘凉。 

竞争失败,可能没有他们的因素。 

但是竞争成功的人,必定在单位“权威人士”那里,拥有稳定的票仓。

作者:山人江百旋

来源:山人江百旋 

该文档完整内容已自动隐藏,在线升级会员后即可查看完整内容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xinpinzhan.com/28928/.html

0
没有账号? 注册  忘记密码?